长明庙中长明殿
-----正文-----
顺着小溪流的方向,往前看,是一片花林,远望去,看不到尽头,即使无人欣赏,花朵们依旧充满生机,争奇斗艳。沿着扶桑花林走着,见着一块不知什么年代落在此处石头挡了去路,拐个弯儿,复又沿着道路尽头往上走,隐隐约约见着一座寺庙。
寺庙外墙落着灰,给朱墙平添了几笔暗色,两边的石狮子却还干净透亮,一边的石狮子嘴里还含着小孩子的耍玩意儿,该是哪个香客的小孩遗落在此处的。此时,无名才注意到这寺庙的名字,老旧的牌匾上依稀看得清几个大字——长明殿。
无名心中不免疑惑,问了山下的住户,这原是一座寺庙,怎的这儿仅仅落着个长明殿?
无名踏进殿中,看见殿中只供奉着如来佛的金身,金身倒是没落得一点灰,应该是常有人打扫。面前三个蒲团,蒲团前倒有一个功德箱。无名捡了一个蒲团,摆正,揩去上面的脏污,对直拜了下去,三拜后,起身,又双手合十,拜了几拜。
如来佛祖憨厚仁慈的像只是立在那儿,就让人无端地觉得很宁静,像是远离了红尘。
“施主,许的什么愿啊?”无名这才注意到进门往左的桌前坐着个老和尚。和尚已是老者,穿着袈裟,胡须是花白,自然垂落下来,正笑着问道。
无名转过身对着老和尚,又朝他一拜,回道:“无愿。”
老和尚似乎是有些惊讶,他自这个年轻人进殿便一直注意着,看他端正自持,专注细心,如此虔诚的三拜竟是无所求。和尚在此殿中度过了数十年风雨,见过有香客求姻缘,有施主求父母健康长寿,也有情侣来此祈求爱情顺遂。而这个年轻人竟然无所求。老和尚微微地点了点头。
“大师,我有一事疑惑,可否请大师解惑。”无名道。
“施主请讲。”
“我在山下,听山下的居民讲这是一座不知什么年代修成的一座寺庙。可为何这庙中仅有一殿,只供奉着如来佛?”无名将心中的疑惑讲与老和尚,他没有说出口的是,从未听过诸多佛寺中有这样一座长明殿,没有由来,没有建造者的生平,连香客似乎都比其他寺庙少许多。
老和尚听后,正欲回答,突然听见外面竟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七月的巴蜀地区天气总是变化很快,总是上山的时候日光正好,下山的时候就飘起了雨。
只见老和尚双手合十,口中道:“阿弥陀佛,此间竟是又下雨了,雨天路滑,下山道路又是不平,施主不妨在山中停留一晚再行离去。梅雨天气,恐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无名的心境并未被梅雨突至所打扰,他一直在细细打量着这殿宇,只是因为天色昏沉,也并没有什么发现。听闻老和尚的留宿之意,无名应了。
此时已近晚饭时间,老和尚带他去了香客留宿的房间,房里虽无太多点缀,但胜在干净透亮,隐隐有一股檀香弥漫。老和尚嘱咐弟子给客人端碗斋饭来。
无名制止道:“不知大师何处用饭?我可与大师一道,不必麻烦小师父。”老和尚听后,便引着无名一道去了。
无名进了房,却只看见刚才的小和尚和几个与他同龄的小弟子,还有一个做饭的师父,并无其他人了。
老和尚像是知晓无名心中疑惑,便道:“老朽的几个师弟今日恰巧下山化缘,至今未归。”
无名颔首,知晓出家人信奉“食不言,寝不语”“不可浪费”,便安安静静地吃完碗中的斋饭。一时间,只听得见雨滴在石头上的声音。
雨停了。
饭后,无名想要走走消食,便拘了一个小弟子带路。
长明殿不大,仅是在山头的一处平坦之地修的不大不小的几处庙宇。但是雨后,空气清新,无名站在庙台上,山腰荷花的香味似乎都能闻到。
二人转过头,前面立着一块木匾,上面似乎还有些什么字。
无名走进,确是块有字的木匾,但上面的字似乎是遭受了经年累月地雨打风吹,使得上面的字有许多都已淡了痕迹,且字似是古字,与现今汉字写法诸多不同。一来二去的,无名竟是半点不明白。
无名问了小和尚,小和尚只道他来寺庙时就有,老和尚也没讲过缘故。
正此时,老和尚来了,唤了小和尚去读经,见无名立在木匾前若有所思。
“这该是本庙的来历,只是我的师父也未解出这字所达何意,出自何年。但这的的确确是本庙修建者所作。”老和尚说道。
无名觉得矛盾,既不解其所表达的意思,又怎能断定这是修建者作的呢?
老和尚继续道:“施主莫不是在想为何老朽如此笃定?其中缘由复杂,但的确是修建者所作。虽然字不清晰,也难断意,但是此庙却世世代代流传下一个故事…”
-----
一个新灵感,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