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inue
-----正文-----
夏天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重复中过去了。中间一家人出去玩了三天,女儿在新的学期就去上高中了,一周才回家一次。学校规定不能用手机,只能买电话卡然后用宿舍的电话每天和父母打电话。
开学有为期十天的军训,期间父母去看了女儿一次,新同学很友好,也很适用新环境,人倒是被晒黑了一点。结束了军训后回到家,母亲烧了一桌子的菜犒劳在校十天的女儿。
吃饭时母亲的手机又响了,是奶奶打来的。开始絮絮叨叨说什么出租房屋的收租、堂妹的学习等。母亲默默地听着,时不时地回一两句,然后以正在吃饭为由,说等会再回复。
女儿见状忙问发生了什么。父亲接过话道:“还不是你叔叔那点事。你堂妹的妈妈那边又想来分钱,村里造的房子又不是她出钱造的,她这么多年都没工作就在家里,还想来拿钱。还有你那个堂妹,太不听话了,饭桌上没她喜欢的菜就不吃,常常发脾气,乱扔东西,还要骂奶奶。”说到这女儿突然想起来,问了句:“上次她不是要升学初中想找老师补课,拖你们找人么。”父亲像是听了什么笑话一样笑了起来:“她上次升学后分班考,除了语文其他课都不及格,爷爷还给她找了老师补课,也不知道跟不跟地上。”
女儿听了忿忿不平地说:“好好一个小孩子都让她妈妈教坏了,不学好。明明都是爷爷奶奶在养她,还要骂长辈、太没教养了!”母亲猜测她这么不听话极有可能是她妈妈教唆,并且还让她不用听爷爷奶奶的话。
一顿饭下来一家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女儿说了新学校的生活,表示自己很满意。父母再三强调要自觉地学习,叮嘱学习和生活上的事。
饭后女儿与父亲出门散步,路过叔叔家挂牌售卖的房子,女儿感慨爷爷奶奶辛苦一辈子挣来的钱和资产,都要补贴叔叔。她说:“所以如果叔叔再婚,再生了新的孩子,就是爷爷奶奶替他养小孩啊。”父亲讽刺地笑到:“就是这样啊,你叔叔现在忙着相亲,也不管他自己女儿,还不都是爷爷奶奶在出钱出力。”
散步回家时已然天黑了,女儿准备看下电视后再洗漱。母亲的手机又响了,通过对话内容,她依稀推测出又是那个姑婆。果不其然听到母亲劝说:“孩子都长大了,自己会解决事情、你不要动不动嘴那么多什么都要去说。你放宽心,照顾好自己身体…”。女儿内心鄙夷这个姑婆,这个姑婆不是什么坏人,勤勤恳恳工作一辈子,就是嘴多,眼界狭窄可又是母亲的亲姑姑,应付也得应付着。
周末很快就过去了,周日女儿就收拾东西回校了。回校的路上,母亲在车上一路都在接电话,女儿靠在车后座闭着眼睛听着,内心吐槽了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