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少年时
-----正文-----
四月如期而至,山上的桃花开得快了些。
老和尚走出门来,看了眼半腰开得正盛的桃花,呼来小和尚。小和尚百无聊赖中,正对着山下影影绰绰移动的人影子发呆。可能在想些什么。
小和尚背起竹篓下了山去,山路崎岖,沿途虫鸟啼。老和尚让小和尚下山买食去。
这些桃花远远看着开得欢快,凑近了瞧才发现是桃树稀稀疏疏的布满山麓。山里头没有路,到处都是石块草垛,反而因为石块够大够多就成了条天然的路似的。下山后有条小溪,从溪上走过就是镇子了。
靠近小溪有一个豆腐铺子,老和尚不爱吃豆腐,可小和尚爱吃,庙里的小和尚也爱吃。卖豆腐的是一个独居的老婆婆,可她不是镇上的人。听人说她是战乱随着饥荒的人群跑到这来的,谁知道呢?你若问她为什么一直呆在镇上不嫁人,她也只是说嫁了嫁了,死了死了。小和尚很喜欢她,下山总是先来老婆婆的摊子上喝碗新鲜豆花再走,回来时再买两块豆腐,又能喝上老婆婆剩下的豆花。
老婆婆从不上山,问她为什么,只说年轻时太饿也做了杀生的坏事,不该到佛祖面前显脸,怕佛祖惩罚。
这日,小和尚踩着日落走入桃花林,空气里透着夜里的湿气又混着被晒了一天的桃花香。小和尚负责买食,上山下山轻车熟路。可能和尚就是和尚,这座庙里的和尚大都和老和尚一样,不爱讲话。小和尚每每回来,总是找不到人说话。小和尚从小就在这长大,以前还有一个和尚采买,会和他讲讲话,只不过后来下山入红尘就变成小和尚买食了。
日子就这样过了一天有一天,桃花开得更盛,又掉落,又变成大大的桃子。又变成秃秃的树枝,又变成压着厚雪的枝条。今年不太一样了,老和尚要圆寂了。老和尚早早的敲起木鱼像是已经知道要离去了。入冬之前就吩咐好了庙里的杂事,关了门入了房开始辟谷,打坐念经,每日每夜都能听到念经声,小和尚好几次经过都能到细微的声音,像是在超度谁。小和尚疑惑的问了别的和尚,那和尚只是笑笑,摇头不说话。半响才把目光从山下转回来吩咐小和尚道:开春早早下山采买,多买些豆腐来。
果然,老和尚这个冬天圆寂了。安安静静地垂着头坐在草埔上。老和尚最后被葬在哪里小和尚没有机会看到,只是不过多久房里就住进了下一个老和尚。小和尚盯着房间突然开始失落,他不懂他是舍不得,还是因为没有搞明白老和尚为什么最后是在给人超度。
好不容易等雪化了,小和尚背上竹篓准备下山,冬后摇头的那和尚又追了上来,说到:给老婆婆带句话,只说让她回去吧。小和尚不敢追问,只好赶路下山,刚化了雪的路不好走,废了好些时候。山下的冰还没有化,但是豆腐摊子却开了。小和尚连忙过去说到:婆婆,下山时候主持让我告诉你,让你回家去。小和尚不怕老婆婆,连忙又问道:为什么呢?婆婆的家不在这吗?
婆婆愣了几秒,忽然又是笑又是哭,小和尚更加不明白了。匆匆喝了豆花就跑了。傍晚回来时,豆腐摊子已经歇了火关了门。只是门上还挂着用布装着的几块鲜豆腐。小和尚抬头看了看天,冬春太阳下山得快,可能婆婆以为入夜了吧。连忙取了豆腐开始上山。
等到几日后再下山来,心心念念上次没喝到的豆花。走得更加快了。只是下了山,摊子没有开门。等傍晚回来时,摊子也没有开门,连门上都没有挂豆腐。再过几日下山,又是如此。灶台都蒙上灰尘。后来,小和尚才知道老婆婆在开春前,桃花都来不及开枝桠的时候,躺在床上去世了。
后来小和尚总是发着呆望着山下念叨着:阿弥陀佛。小和尚变成老和尚,小和尚又开始疑惑了,老和尚怎么一天天沉默寡言的呢?谁知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