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奏疏很快就抵达神都城,大宋有一条迅捷通畅的递役路线,赵祯很快就看到了苏轼的奏疏,并且被他的思路却是很正确,大宋不能无偿的提供援助给天竺难民。
大宋不是天竺难民的宗主国,也不是天竺难民的“父亲”没有义务去援助天竺难民。
让天竺难民以劳力换取粮食活命,这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赵祯对此非常满意,也为苏轼的所作所为满意,能在此之前便看到他已经能够把乞蓝部打造成为接受天竺难民的营地。
苏轼的所作所为赵祯非常满意,并且也得到了朝堂中大多数朝臣的赞同,那些反对的意见无不是因为苏轼的太过强硬,反对的朝臣认为,苏轼此举虽然为大宋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同时也太过苛刻,有失大国气度。
他们认为大宋应该付给天竺难民以工钱,虽然工钱很低,但对于天竺难民来说却是一种恩赐了,毕竟他们享受和大宋工人一样有了免费的粮食。
一个是免费提供粮食和少量的工钱,一个是以粮食为援助,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就在这里,对于大宋来说,这点开支不算什么,但那些反对的朝臣所在意的却是大宋的名声。
苏轼的作法没有什么不对,但却太过苛刻,没有人情,那些反对的朝臣不是不同意,而是觉得做得不够好而已。
但赵祯却比较偏向苏轼,对待天竺这种国家,大宋没必要去展现自己的仁慈,相反,大宋要像天竺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手段,现在给天竺难民以人情,将来该怎么办?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ingdian007.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