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向刘知远建议道:“赵延寿之子——河中节度使赵匡赞,是契丹人任命的,心中怀有恐惧,我们不妨利用这个机会,大张旗鼓地去河中祭奠哀悼赵延寿,让他断了投靠契丹人的念想,在重新启用他,但要调他去别的地方做节度使。这样一来,他一定感恩陛下,并且一心一意地忠于大汉。”
这是郭威给刘知远提出的又一个馊主意,前文已经略微剧透了,赵匡赞却是没有投奔契丹,但他投奔了后蜀,帮助后蜀收降了凤翔,还引导着后蜀进攻关中,计划推翻刘知远。
二是魏州杜重威、郓州李守贞上表请降,特别是杜重威,他主动要求移镇,表示自己是革命工作一块儿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三是宋州归德军节度使高行周主动入朝觐见,拜码头。
这不是巧了嘛!
刘知远一拍脑门,下诏:魏州杜重威与宋州高行周对调互移;调郓州李守贞为河中节度使;调河中节度使赵匡赞为长安晋昌军节度使;调长安晋昌军节度使张彦超为鄜州节度使。
起初,节度使移镇、互调等等操作,是法定程序,与部队的驻防、换防一样,以防止某人在某地根深蒂固,尾大不掉。只是到了唐朝末年,中央与地方的势力对比严重失衡,中央鞭长莫及,地方藩镇拥兵自重,于是就有了节度使“世袭”的局面。
久而久之,移镇就成了中央与地方的试探性政治动作。中央下令某节度使移镇,就基本代表对他的不信任,而他如果痛痛快快地接受移镇调令,就等于向中央表忠心;如果某节度使担心中央猜忌自己,就会主动要求移镇,以此向中央表明自己绝无背叛之意,任朝廷宰割而已,这时候,中央朝廷一般都会婉言谢绝其移镇的请求,以表明中央其实对你很信任,不要多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ingdian007.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