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虽然这次苏长空成功的击碎了流言,可是还有刘教授这颗定时炸弹,总让人有点不安。
可是苏长空没有闲着,他依旧在实验室准备着各种各样的配件,以方便袁教授回来后就可以大干一场,可是苏长空都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作为后世的航空发动机专家,他对贝斯发动机仿制这条路上走过的点点滴滴太过熟悉了。
贝斯发动机是70年代后,国内与西方的关系缓和后引进了全套的生产线和专利技术,除了军事设备外,同一时期还引进许多工业生产设备和技术,如1.7米轧机,这一时期引进的设备和技术是继156项目后,最大一次技术引进,同时时也奠定了国内工业体系。
贝斯发动机引进耗资达数亿英镑,可以说在这个时代是一笔天文数字,总体来说项目的引进虽然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充满了坎坷,不过还是让国内接触到了国外先进的涡扇发动机生产和检验,为后面的涡扇发动机生产打下了基础。
贝斯发动机的引进在技术和设备上还是比较完整,由Y国提供原材料,在Y国的工程师指导在国内生产,项目进度相当快,从引进到了第一台试车只有了5年时间。
可是谁都没想到,在接下来的20多年仿制道路上最难的却是材料。
袁教授这次去开会就是领取材料国产化的任务,涡扇发动机涉及的材料特别多,光金属材料就有上百种牌号,这个困难在后来借鉴熊国的AL-31涡扇发动机也出现了,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国产发动机落后西方20到30年之久的重要原因之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ingdian007.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