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海禁政策虽然已经颁布,但是长期形成的对外贸易传统,并不能一禁了之,自然就出现了走私现象。
明朝历代皇帝的海禁政策,执行的力度也不一样。有时候严格,有的时候宽松。
从开始到现在,海禁政策始终就比较混乱。
政策不清晰,没有统一明确的执行标准,执行力度也不同。
开始的时候是不准马牛、军需、铁器、铜钱、缎匹、绸绢、丝绵这些货物不准出境,沿海渔民还是可以出海打渔的。
于是就有人钻政策空子,假冒渔民,或者渔民改行从事贸易。
渔民都是小船,现在的技术只能支持近海捕捞,不能远海作业。但是海上贸易需要大船,于是就有人制造大船走私。
出现了这种情况,就开始禁船,凡是三桅以上的船,不准出海。
后来发现沿海渔民生计困难,还是需要下海打鱼,于是叫渔民改造船只,把适合于远海航行的尖底船,改造成只适合近海航行的平底船。平底船允许下海,尖底船不允许下海。
发现这样也不行,干脆就懒政,一刀切,片帆不许下海。人、船、货全禁。
渔民要生存,海外贸易的高额利润,足以让商人们冒险,于是资本就寻求权力的保护,买通地方官府和沿海卫所。权力需要寻租,就放弃监管,官商勾结,同流合污。
但是上有朝廷的海禁政策高悬,于是就要疏通上层关系。钱开路,在朝中寻找保护伞,就是自然的结果。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ingdian007.com
(>人<;)